物理治療師的話:「讓心與身一起康復」

2013年10月09日(星期三)
物理治療師:胡文心

被中風打垮了的心

中風在香港頗為普及,亦有年輕化的跡象;對很多病友來說,突然間失去活動能力,從本來照顧別人的角色瞬間成為被照顧者,心理上確實需要時間適應。

很多病友會不斷憤慨,天何以偏偏選中自己;有些人會痛恨自己沒好好管理健康有些人憂慮成為家人負擔,感到抱歉和無奈。更常見的是,想起餘生也許再也站不起,走不動,起居飲食也需要別人照顧,雖然接受了治療,但仍看不見預期效果,焦慮不安的心情由然而生;假如身負家庭擔子,心裡乾著急,卻又力不從心。有時候家人的關心照顧未帶來安慰,反而徒添壓力…

有些病友會自暴自棄,不願接觸外界,把自己看成廢人;有些因為瞬間失去自我掌控能力,失去生命方向,獨身無依的病友,更找不到康復的動力。

喜樂的心,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,使骨枯乾

中風後病友的負面情緒,是可以理解的,可是帶著負面情緒進行康復猶如未解纜的船,令人裹足不前。每每見到憂鬱的病友哭泣慨嘆,擔心康復無期,其實正正就是病友負面的心情延誤了進度,導至自己越發焦慮和情緒低落。亦遇見一些病友明明進步了不少,卻仍自怨自艾,因為康復進度與自己的期望有明顯落差。

遇到此類病友,總提醒他們大部份中風病人都會回復,因為人類腦神經系統網路可以經學習重新建立,只要他們懷著樂觀的心情和信心投入鍛鍊,積極跨越各種關卡,大部份病友都可恢復自我照顧能力。最終把自己治好的,就是病友自己的心,就如柏拉圖的名句:「先醫其心,後治其病!」信心和正面的心態就是康復的催化劑。

先醫其心,後治其病

研究和臨床經驗發現,同樣的中風腦部受損嚴重程度,抱著希望和目標的病友,總比憂鬱和焦慮的回復得快,康復效果亦較好,需要的康復時間亦較短。

到底病友可如何調整心態,以心作為良藥?

首先可以試試承認自己只是暫時失去部份能力,並不斷告訴自己活動能力將會恢復,相信自己會逐步改善;信心是康復的基礎,也是推動人克服困難的動力。

然後是認清現有的能力,例如自己步履穩定程度或步行耐力,作為據點,以便與治療師共同建立合理的康復目標。定期檢討自己的能力,亦有助了解進度。

康復過程裡,病友需要不斷學習自主能力,猶如嬰孩成長一般需要循序漸進,故建議訂立短、中、長期的康復目標,例如短期目標為能在家中獨立走路五分鐘,中期目標為能獨自從家居走到公園活動十五分鐘,長期目標為能自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工作間;訂立的目標必須要明確,並且要合理而可完成。有了康復目標,自然會令人集中心神,朝目標的方向邁進。

訂立目標後,下一步是考慮和安排行動,例如運動鍛鍊、服藥和其他治療的時間和內容,具體地寫下並實行,建議用日程模式記錄下來,亦可嘗試以按時響鬧裝置定時提醒及確定完成。

訂立目標的同時需預計一下,朝向目標當中可能預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,到真正遇到困難時,自然較易處理,壓力也相對減輕!復康期間感到過於疲累,或擔心自己的鍛鍊不足夠這現象很常見,可請治療師給予意見;另外部分病友會憂慮經濟環境不足以支持醫療費用,或需要照顧家中幼兒,可預早告知醫護人員轉介社工評估,也可令人更安心康復。另外很多長者會擔心自己給家人添加負擔,試試多和家人溝通,並積極進行訓練,當逐漸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時,自然減輕家人壓力。

定時回顧康復進度是很重要的,當部份目標達到時,可稍稍犒賞自己的努力和毅力,從而增添自信,成為日後康復的強心針;假如目標未能達到,也不用氣餒,可調整康復計劃和目標,鼓勵自已再次出發。

開放心靈和其他病友分享自己的康復心得,幫助他人,也會發現自己更有力為己奮鬥,建議參加中風病人自助組織,如醫院辦的或香港復康會附屬的新健社,也可在覆診時與其他病友交換心得,助人自助,將得益不少。

後記:我的病人完成康復療程時,常常跟我道謝;其實我心底裡也暗暗佩服他們的毅力,並感謝他們,因為他們在生活理所遇到的挑戰遠遠超出我教導他們應付的,而他們為自己付出了的點滴經驗也成為了日後指導其他病友的教材。他們的成功,亦給予其他病友一個典範,讓他們看見,懷著信心和毅力,康復是指日可待的。期待分享各病友成功康復的經驗和喜悅!


衷心感謝:在康復期內幸運地遇上了多位專業而又熱心的治療師,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康復的知識,這些知識對我日後的康復有極大的幫助!物理治療師「胡文心」(Annie Wu)是我在康復後期的主要物理治療師,負責為我設計各種康復運動和定期評估我的康復進度,使我獲益良多,終身受用!

十分感謝物理治療師「胡文心」(Annie Wu)百忙中為各病友寫了這篇文章,希望大家詳細閱讀,必有所得!(物理治療師「胡文心」與本人 圖片